低密度脂蛋白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病理生理学、遗传学和治疗学见解

健康网 高血脂 1.1W+

LDL在病变易感动脉部位的内皮下积聚,主要是由于LDL在内膜中的选择性滞留,并且是通过载脂蛋白B100特定的带正电荷的氨基酰残基(精氨酸和赖氨酸),与带负电荷的动脉壁蛋白聚糖的硫酸基和羧酸基团相互作用所介导的。49apoB100的蛋白聚糖结合结构域,或动脉壁蛋白聚糖的apoB100结合结构域的遗传改变,可大大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49,50因此,LDL的致动脉粥样硬化性,与其apoB100部分与动脉壁蛋白聚糖相互作用的能力有关,50,51这一过程受LDL颗粒核心和表面成分变化的影响。例如,用胆固醇油酸酯富集人的LDL,可增强蛋白聚糖结合和动脉粥样硬化。52此外,apoE、apoC-III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可增加LDL对动脉壁蛋白聚糖的亲和力。49,53-55

年轻人的尸检研究表明,易患动脉粥样硬化的动脉,会发生内膜增生,由于平滑肌细胞(SMC)和蛋白聚糖的积聚而致内膜层增厚。56,57相反,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动脉,内膜增生很少或没有。57-59手术诱导小鼠抗动脉粥样硬化的颈总动脉层流紊乱,已被证明可引起基质增殖和脂蛋白滞留,60表明增生对导致斑块形成的事件顺序至关重要。

尽管在人类血管床的不同部位,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倾向显着不同,但在内皮暴露于血液涡流以及剪切应力低或波动的分支和分叉处,这一点尤为明显。61这些机械力可能会调节基因和蛋白质的表达,并引起内皮功能障碍和内膜增生。正如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血管变化所示,外科手术后形成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也会发生血管内膜增生。62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中,与ASCVD密切相关的许多遗传变异,都发生在编码动脉壁蛋白的基因中,这些基因要么调节LDL滞留的易感性,要么调节LDL积聚对动脉的反应。63下面将详细讨论此主题。


3.LDL颗粒的异质性

LDL颗粒是假胶束、准球形和多分子复合物。脂质体约占重量的80%,涉及300种以上不同的脂质分子种类(Meikle和Chapman,未发表的观察结果),而蛋白质体则以apoB100(每个LDL颗粒为一个分子)为主。64–66ApoB100,哺乳动物中最大的蛋白质(约550 kDa)之一,可保持VLDL-LDL光谱中颗粒的结构完整性,并且与较小的载脂蛋白相反,脂蛋白颗粒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都保留着。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