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一类起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实体肿瘤其发病机制主要与 KI、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a(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 alpha,PDGFRA)基因突变相关。随着分子诊断技术的进步和靶向药物的广泛应用,GIST进人外科手术联合靶向药物的综合治疗模式。尽管靶向治疗可显著改善 GIST 患者预后,但由于靶向药物药动学(pharmacokinetics,PK)个体差异大,部分患者可因药物暴露量低导致耐药发生或疾病进展。近年来研究表明,GIST靶向治疗药物的 PK 参数与临床疗效和/或不良反应显著相关,提示可通过监测血药浓度指导个体化用药。
猜你喜欢
- 2个月前《国家卫健委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核心内容解析及原文下载
- 2个月前《脓毒症性凝血病诊疗中国专家共识》核心要点解读
- 2个月前《中国重症患者肠外营养治疗临床实践专家共识(2024)》核心要点解读
- 2个月前《易栓症诊断与防治中国指南(2021年版)》:全面解读与临床应用
- 2个月前《急性出血性凝血功能障碍诊治专家共识》:优化诊断与治疗策略
- 2个月前《泛血管疾病抗栓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优化治疗策略助力改善患者预后
- 2个月前《重症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标准化评估中国专家共识》:精准诊断与管理提升患者预后
- 2个月前《颅脑创伤急性期凝血功能障碍诊治专家共识(2024版)》:标准化诊治指南助力临床管理
- 2个月前《中国未破裂颅内动脉瘤临床管理指南(2024版)》:全方位管理未破裂动脉瘤
- 2个月前2024年《卵巢黄体破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诊断与治疗指南